10月23日晚,由校团委主办的第八十期明德大讲堂鄠邑校区弘石报告厅举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先生应邀来校作了题为《西汉帝陵考古收获及保护利用构想》的讲座。鄠邑校区4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曹龙简述了西汉帝陵考古的工作概况、考古历程以及取得的学术成果,详细讲解了汉文帝霸陵考古新发现,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考古工作的艰难曲折与价值意义,结合相关图文向同学们展示考古成果的丰富多彩,最后阐述了西汉帝陵保护利用构想,提出了“整体保护,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保护优先,整合资源”“博采众长,守正创新”的工作原则。最后他指出:当前大众对保护文物的认知有很大提高,文物保护成果应该惠及大众,特别是在遗址展示中要发挥文物的科普教育功能,未来条件成熟,可以边考古边展示,也可以开展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模拟考古项目,让观众亲自参与到文物发掘的模拟现场中去,进一步感受西汉文化的魅力。
据悉,曹龙现任西汉陵考古队副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一直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事西汉帝陵考古研究工作,参加了汉阳陵陪葬墓园、帝陵外藏坑、陵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以及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主持了潼关故城考古调查勘探、勉县金寨大墓发掘、曲江新开门汉代墓地发掘、眉县柳巷汉代城址发掘等考古项目。曾负责公众考古研究室,参与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参加的西汉帝陵大遗址保护考古项目分别荣获国家文物局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9-2010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参加的江村大墓(霸陵)考古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文字:李政 吕永梅
- 图片:王增国
- 编辑:孙浩哲
- 审核:何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