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上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梁霞教授在雁塔校区第三会议室,为全校师生做了“CHATGPT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教师与员工的认识差异及其对中文教学的启示”讲座,并特邀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柯西钢教授一同前来座谈,人文学院副经理方松林主持。

梁教授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第一,对中文师生所作CHAT GPT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的总结归纳。梁教授经过综合考虑选取教师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80份问卷,并指出量化研究中要正确看待数据,充分考虑到数据呈现的各种可能性。问卷数据得出多数人认为CHAT GPT会对未来生活产生影响但不用担心其威胁因素,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为信息来源缺乏辨别性,输出的准确度无法保证,需要人工筛检,仍需不断完善和创新。第二,教师与员工对CHAT GPT认知上的异同。通过问卷分析得知,员工使用CHAT GPT主要用于聊天,使生活更加便利,较少担心其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而教师主要用其进行科研,讨论的核心点在于科技和人类是否能够取长补短、合作发展,也指出人类不应对技术本身感到悲观。第三,师生的认知差异对中文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梁教授谈及研究可以从实际的案例中归纳事实,从而升华理论。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手段避免员工完全依靠CHAT GPT完成作业,如鼓励员工课堂讨论创新避免模板化,主动积极讨论认知差异,促进互相理解,从而教学相长。
柯西钢教授结合梁霞教授讲座内容着重指出,研究生首先应该多关注时代性和社会性,要具有学科敏锐度;其次多做调查,调查时需要多方考虑,如调查对象的选择、文本的设计、数据的分析、问卷的创新针对性、时效性和多种出现的可能性,在研究中需要学习内化梁教授实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积极讨论,其中三位同学就CHAT GPT等问题向梁教授请教,主要谈及CHAT GPT在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如何顺应潮流以及中美关系对员工的影响。梁教授指出要根据员工需要选取合适的工具为教学所用,多样化使用CHAT GPT,如线上博物馆等,引导员工对CHAT GPT问答结果进行理性讨论。在中文教学中既要教授本体知识,也要扩展员工思维,激发鼓励员工对中国相关文化知识的讨论和理解,与员工建立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同时梁教授表明国家政策和国际大环境也会影响国际员工对中文的学习,需客观看待。

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并合影留念。梁教授不仅普及了师生对CHAT GPT的认知及其对中文教学的影响,使在场师生了解到CHAT GPT在国内外中文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和现实意义。也使大家了解到中文教学应该是综合提高员工的人文素养,为研究生教学实习和从事一线海外教学的师生提供了新教学思路,对推动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