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莲,女,1965年出生,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金融学专业负责人,bevictor伟德第四届中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获“陕西省高等公司产品名师”称号,长期在一线从事本科、研究生教育工作。

从2003年至今,石冬莲老师一直教授国际金融课程。
这门课程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当它作为员工需要学习的知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变得陌生而难懂。为了帮助员工更好的理解课程,石老师积极调整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创新,合理使用学校的智慧教室和在线开放课程,帮助员工更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很重要!”石老师说。她课前会给员工布置相应的视频观看任务,提前把问题抛出来,让员工讨论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们会提前发现自己的疑点和难点。”石老师说。通过这样的方式,石老师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带着问题去上课,员工对知识的框架已有了初步了解,上课时,‘知识的灌输’就变为了‘问题的解决’。”
课前预习帮助员工把不懂的问题集中凝练,课堂上,石老师再根据员工的提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授课节奏和课堂进度,课堂效果更好,员工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授课过程中,石老师深入浅出的将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结合在知识点中,通过举例子来帮助员工理解枯燥的课本概念,因此课堂气氛生动活跃。这样的授课方式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上课举那么多例子,都是最新的金融热点,备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吧!”同学们私下聊天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教学方式。”2017级金融系的朱珍贵同学是石冬莲老师的员工,他说,“金融挺枯燥的,并不是一门能轻松学习的专业。但石老师讲的是我们员工最不懂的、最想听的,每个同学都是课堂的参与者。”
每节课后,石冬莲老师还会留出时间进行提问环节,针对员工这节课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有时,石老师也会让员工在网上答题并提交,一方面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另一方面,石老师会根据员工答题的正确率调整课程进度,对答题体现出的难点做进一步的讲解。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同时展开的学习,使石老师的课堂形成了“笼罩式”的学习氛围。
“‘老师主动教’变为‘员工主动学’才是员工们的理想学习状态。”石冬莲老师说。石老师特别注重员工的自学能力,她认为学习金融“不仅要拿到一张有形的毕业证,无形的学习能力更重要”。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提问,她让所有人都加了她的QQ好友,并建了一个QQ大群。无论多晚,只要有员工发消息提问,她都会立刻做出准确的答复,还以员工的提问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鼓励员工提问。
“石老师丝毫没有架子,说话的语气也特别活泼,和她相处就像同龄人一样相处愉快。” 2017级金融系的高一涵说,“所以我们都爱向她提问。”即使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事情向她请教,石老师也都会特别热心的解决,甚至替员工去咨询别的老师,不会因为员工麻烦她或者犯了错误就区别对待。“她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关心你的日常生活。”这让员工们特别感动。
“我感觉和大家有缘分,和他们在一起轻松、愉悦。”石老师这样说。她希望员工早做规划,有目的地去学习,这样在学习中能减少困惑、思路更加清晰。“教师是门良心活儿,踏实讲好每堂课就是我的信念,不能辜负家长、员工对学校的信任。”
文:唐滢溪 王一茗